百两茶又名花卷茶,即一卷(支)茶净重100两(旧司马称,一斤为十六两),后来发展成“千两茶”,即一卷(支)茶,每支净重为老秤一千两。一般千两茶长约1.5米,围径约60厘米。部分花卷茶茶身内部生长着一种“菌花”,现已经被证实为“冠突散囊菌”。花卷茶的生产在原料选择上需经筛制,拣剔、整形、拼堆程序,在加工上需经其绞、压、跺、滚、锤工艺,以蓼叶裹胎,外包棕片,再用竹篾捆压箍紧,呈圆柱形状。始创于安化江南镇,制法为少数刘姓所掌握,立下只传男而不传女的规定。
1820年(道光元年)前后,陕西茶商驻益阳委托行栈汇款到安化订购黑茶,或以羊毛、皮袄换购;受托行栈雇人下乡采购茶叶原料,踩捆成包,叫“澧河茶”,随后踩成圆柱型,这就是“百两茶”了。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丝、粽叶与竹篾压制成花卷,每卷净重一千两,又称为“千两茶”。
1952年,白沙溪茶厂请技工进厂带徒传艺,掌握了花卷茶的制作工艺,使白沙溪茶厂成为花卷茶的独家生产厂家。
1958年,因为花卷茶的制作非常繁杂且运输不便,停止了生产,改用机器压制的花砖茶来替代花卷茶。1983年,白沙溪茶厂惟恐花卷茶技艺失传,聘请技师回厂带领一批青年技工参与制作并传艺,制作了300余支“千两茶”。1997年,为满足市场需求,白沙溪茶厂恢复了传统的花卷茶生产。
花卷茶名称由来:
“花”的由来有三:⑴原料含有花白梗;⑵外包装竹篾茶篓,形状纹路酷似一朵花苞;⑶品质好的千两茶内部自然生长出"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
“卷”的由来是指该茶的制作是在不断的踩压滚动中逐渐形成,通过不断的揉捻,让茶汁和内质不断溢出,增加茶叶的黏结度和糯性,从而达到紧结成型的目的。
花卷茶实用功效:
由于花卷茶选用的优质黑毛茶原料和古朴的加工方法使其产生特殊的饮用价值,花卷茶中的儿茶素和氧化产物黄烷醇类氧化基合物是一类复杂的生理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如增强人体血管壁的韧性,抑制动脉硬化,具有维生素P的类似功能,抑制人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能力是维生素的5~10倍,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维生素C的吸收,从而防止致癌物质——亚硝酸铵等硝基化合物的在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形成积累等。饮用花卷茶可以感受到茶味十足,滋味甜润醇厚、提神、解腻、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对缓解腹胀、止泻有明显功效。并具有抑制肥胖的功能,因而花卷茶受到了国内外的消费者的青睐。
花卷茶工艺制作:
花卷茶在市场零售一般将茶横锯成片,过秤销售,片厚3cm一般为1kg左右。多少年来,花卷茶作为一种神秘的茶品,备受茶商、茶客所钟爱和收藏。曾有茶商用水试浸,经7年茶心不湿。实践证明,花卷茶能够提神、醒脑、清心、解腻、止咳、生津、促进消化,有治肚胀、腹泻之疗效,长期饮服,对保持胃畅通、健康、消除肥胖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花卷茶的制作非常复杂(有大小合计72道工序)且具有极强的科学性,是中国古代茶人的智慧结晶。为了保护这一神奇茶品,1998年白沙溪茶厂对其包装(当时为了挖掘已失传的外包装,足足花了一年多时间来研制)申请了国家专利,当地也着手为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两茶冲泡方法:
一、传统饮用方法:取茶10—15克,用壶或其他容器盛水500ml,将茶放入其中,煮沸后再以文火煮一至二分钟,停火后滤去茶渣,即可饮用。
二、功夫茶饮用法:用功夫茶具按其方法泡制饮用。
三、盖碗冲泡法:用有盖的陶瓷或紫砂杯、碗,取茶5克,先以沸水冲洗一遍,烫杯后倒掉,再冲入沸水,加盖闷1分钟左右,待汤色红浓,即可饮用。
四、凉茶饮用法:按1比60配好茶水,以传统方法将茶煮好,滤去茶渣,凉后或放入冰箱再饮。
五、奶茶冲泡法:用传统方法将茶煮好后,按1比1将茶与牛奶调好,加少许盐,即成具有西域特色的奶茶。